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闫晓寒 卢晓 北京报道
盈利难本来是AI行业共存的难题,但经过前两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如何实现持续增长也成为AI企业的一个必答题。
(资料图片)
4月17日,云从科技发布的2022年年报显示,去年其5.26亿元的营收同比下降51.06%;归属净亏损则同比扩大37.5%至8.69亿元。相比同样处在疫情之时的2021年,云从科技的业绩在去年受到的负面影响更强烈。2021年,云从科技实现营收同比增长以及归属净亏损收窄。
不过,在资本市场云从科技受到投资者热捧。作为ChatGPT概念股,云从科技股价今年以来持续走高,自今年年初的15元左右涨至4月4日61.8元的上市以来最高点,今年以来云从科技股价涨幅已接近180%。截至4月19日记者发稿时,云从科技股价在43元上下徘徊,这较4月4日其达到的52周最高点跌30%。
多领域收入下滑
对于去年其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下滑,云从科技在年报中解释,主要是由于去年其标杆项目交付和验收进度延迟,以及新增订单减少。
“2022年度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市场竞争格局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在手订单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交付和验收时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推迟。新订单业务开展出现不同程度的延期,公司业务未能得到有效拓展。”云从科技方面在年报中表示。
据记者了解,云从科技的客户以政企为主,其提供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两大业务,主要应用在城市治理、金融服务、交通出行和商业零售领域。根据财报,2022年,云从科技来自上述几大领域的收入均出现大幅下滑。其中,为云从科技贡献八成营收的智慧治理收入同比下降51.3%。
这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现状,在去年疫情等因素影响下,多家AI企业来自政府、金融、商业等领域的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认为,国内AI企业以计算机视觉识别技术应用为主营业务,而视觉识别技术的研发已经接近天花板。由于经济增速放缓,技术应用场景也从去年开始减少,许多客户因为预算不足而削减了订单,加上竞争日益激烈,相关厂商业绩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不过,面对同样的外部和行业环境,仍有AI企业在去年实现了营收增长。以金融和城市管理为主要应用场景的格灵深瞳去年营收增长超过两成,并且净利润首次转正;有六成收入来自制造业的创新奇智营收增长超过八成,净亏损收窄43%。
对于AI企业的不同表现,张孝荣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主要与企业所选择的业务落地场景和终端客户不同有关,“他们大部分是做政企生意,对应终端客户有的资金充足可以完全支付或部分支付;有的客户则无法支付或延期支付。”
他同时认为,政企客户预算的缩水对AI企业的影响还会持续一段时间,预计今年AI企业来自这部分客户的收入依然会下降。
研发人数两年降超四成
由于2022年订单的减少,云从科技经历了“降本”的一年。云从科技在年报中表示,去年由于公司订单拓展情况不及预期,公司相应加强内部成本费用管控,其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均出现同比下降。
根据年报,去年云从科技销售费用为2.03亿元,同比下降27.69%,这也是自2019年来其销售费用首次出现下降。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包括云从科技在内的一众AI企业需要在销售费用上进行高额投入,以进行产品的前期推广,获得并拓展客户,争取更多订单。在AI企业纷纷递交招股书寻求上市的2019年,云从科技销售费用同比增速超过77%。但此后,其销售费用同比增速逐年下降。
云从科技董秘办相关人员在4月18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云从销售费用的下降是由于销售人员进行了调整,另一方面,公司去年的订单较此前下降,销售费用也会随之下调。
此外,持续大量的研发投入也是导致AI企业持续亏损的主要原因。虽然去年云从科技营收较2021年减半,但其研发费用仍维持此前的投入规模。去年,其研发费用为5.6亿元,同比增加4.9%,是其营收的1.06倍。这其中,一半的费用用于支付研发人员的薪酬。
需要提及的是,去年云从科技的研发人员数量再次减少至552人,2021年这一数据为575;更早前的2020年,云从科技的研发人员数量为997人。由此计算,两年间云从科技研发人员数量下降超过四成。
上述云从科技董秘办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去年研发人员数量和薪酬与上年相比没有太大变化,研发人员数量占比还有所提升。而与2020年相比,去年研发人员数量确实有下降,一方面因为公司应用场景和效率的提升,整个项目周期在变短,人员数量就会下降。另外,在一些细分领域,云从科技的部分合作伙伴会委派工程师协助工作,降低其对研发人员的数量需求。
“现在公司研发人员属于阶梯式布局,主要分布在上海、重庆等地。云从科技研发人员的变化符合战略发展方向,公司认为与过去几年相比,现在的技术已经有所完善和提升,但我们始终是一个技术型公司,所以一定不会为了节约成本大刀阔斧地调整研发人员。”上述人士说道。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北方粮油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